中红延育红色文化培训网
中红延育红色文化培训网
王老师: 18700991181
李老师: 15592969918
扫码添加微信
红色基地 更多>>
红色精神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精神 >> 红色精神
【沿着习总书记足迹 探寻红色精神之源】延安精神照耀党的初心使命
作者: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3-03-20 浏览量:91

【总书记足迹】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向革命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祝贺新春。第一站,总书记到的是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2月14日一早,正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来到延安杨家岭,瞻仰中共七大会址。站在中央大礼堂内,习近平指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采访路线】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清凉山延安新闻纪念馆——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南泥湾——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中国西北角,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有一座史诗般的城市:在中国伟大而深远的历史进程中,宝塔山像中流砥柱,凝聚着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民族魂魄;延河像乳汁,哺育了一个曾经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伟大时代。

这就是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名作《回延安》凝聚着人们对延安的无比向往和对宝塔山的深深仰慕。

延安,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她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8月4日至5日,“沿着习总书记足迹 探寻红色精神之源”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采访活动第二采访组来到陕西延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重温红色岁月,感悟延安精神。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在这片革命圣地上,枣园里那彻夜不息的灯光、杨家岭那传向四方的电波,还有那鲁艺的铿锵锣鼓、抗大的朗朗书声……向我们发出深情的召唤。当踏入圣地延安那一刻,心中便油然而生无限敬意。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绿油油的玉米、高粱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又一年丰收在望。8月4日,记者一行来到梁家河村,一路上,山连着山,沟套着沟,星星点点的窑洞依山而建。知青井、坝淤地、代销店、铁业社、沼气池、知青旧居、磨坊,诉说着悠悠岁月的沧桑。村史馆、苹果示范园、现代化养殖基地、特产专卖店、窑洞宾馆、文体广场,见证着创新发展的步伐。梁家河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郑板桥有首咏竹石的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总书记曾将这首诗改动几个字,表达他对上山下乡的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考察调研,第一站总书记到的是梁家河村。在村口一块写着“知青淤地坝”的石碑前,十几位乡亲激动地同这位当年“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现如今中国人民的领路人握手寒暄,欢迎他回家。总书记与昔日“小伙伴”们挨个儿握手、嘘寒问暖,用陕北方言同大家拉家常,坐土炕、访窑洞、吃酸菜、叙旧情,当年的那个大队书记真的又回来了!

1969年,15岁时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大队,开始了他艰苦却受益终生的插队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1975年秋天才离开这里。

7年时间里,习近平与乡亲们在劳动中建立了深厚感情,他带领村民打井取水,打坝造田,改变了梁家河的面貌;他远赴四川取经,在陕北首创引进沼气,建成了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他用自己的质朴与勤劳、智慧和心血换得了民众的真心,被群众推荐去上大学。“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离开后,他“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总书记说:“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了这里。”

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总书记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魂牵梦绕的梁家河,深情厚谊的黄土地,一直铭记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延安亲切会见梁家河村领导班子人员;2007年、2008年、2011年、2014年4次给村里复信;1993年、2015年两次回村,看望了父老乡亲,鼓励他们发展生产,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日子。

清凉山延安新闻纪念馆寄托着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初心。1937年至1947年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清凉山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新中华报社、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出版部门的所在地,也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党的新闻机构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的战斗号令、抗日前线的胜利捷报等喜讯就是通过清凉山的红色电波和一张张报纸,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传向世界。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一个党史陈列”,是“一部党史教课书”。

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斯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盏这样的灯。

在灯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研读马列的书,谋划克敌制胜的方略,描绘新中国的蓝图。在灯下,毛主席写下了卷卷雄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的158篇文章中,有112篇是毛主席在延安和陕北的窑洞里写的。

“中国共产党人不简单,他们点着小油灯,啃读《资本论》,他们吃着小米饭,赢得了大中国!”一位外国友人这样的评价,道出了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的威力。

当年延安曾吸引千千万万前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和光明前途的爱国青年。如今,又有一拨接着一拨的老干部和青年学生来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由贺敬之作词,河南大学校友马可作曲的经典歌曲《南泥湾》歌颂着南泥湾这片英雄神奇的革命沃土,留存着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8月5日,记者一行来到南泥湾,采访了老红军刘宝斋的儿媳侯秀珍,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正如歌曲《南泥湾》中所唱的那样,南泥湾青山叠翠,鲜花满川,“际天白水立青秧”,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70多年前,为了持久抗战,南泥湾由无人烟的荒地,变成抗战的米粮川,70多年后的今天,为了传承发展南泥湾的红色基因,南泥湾再度绽放耀眼光芒,一座水绿山青、稻花飘香、永葆本色的旅游经济区正在蔚然成形。

记者走进在南泥湾镇南泥湾村74岁的侯秀珍老人家,认真倾听侯秀珍老人用亲切朴素的语言讲述南泥湾的故事,阐释南泥湾精神的深刻内涵。侯秀珍老人老家在河南省新密市,1958年跟随父亲从河南老家来到南泥湾。听完南泥湾大生产的故事,侯秀珍老人向记者展示了她珍藏着两件宝贝——两把磨得又短又秃的老镢头。两把老镢头,是侯秀珍老人家的“传家宝”。两把老镢头,一把是她公公老红军刘宝斋用来开荒的,一把是她用来退耕种树的,两把老镢头上沾满了泥土,原来一尺二的老镢头,被磨得只剩下三四寸。

侯秀珍老人的公公刘宝斋16岁参加革命,1937年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42年编入359旅九团九连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返城工作的机会,自愿留守在南泥湾,扛起老镢头,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

在刘宝斋老人的教育影响下,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在侯秀珍的心里扎下了根。1999年,延安开始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侯秀珍二话不说,就扛着老镢头上了山,在当地三台庄栽了3年树。与侯秀珍一样,勤劳的延安人民挥舞着老镢头,变“兄妹开荒”为“兄妹种树”,多年迎难攻坚,硬是将陕西的绿色“发际线”整整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变绿、由绿变美的历史性突破。

“两支枪,两支枪。一支枪,能打仗。一支枪,能开荒。打仗消灭了鬼子顽固派,开荒生产粮满仓。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359旅是党的钢……”当年,359旅将士用镢头和钢枪演奏的慷慨激昂的壮歌,仍然在南泥湾上空回荡;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英雄史诗,依旧澎湃着每个人的心灵。

侯秀珍老人2001年退休后的第二天就到关工委报到,开始给各学校、培训班、游客等讲南泥湾大生产的革命故事。她说:“能讲一天就多讲一天,让南泥湾故事传承下去。”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在这里居住。在这里,中共中央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七次代表大会和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领导根据地军民历尽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游击战争,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坚持了持久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七次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走进中央大礼堂,主席台正中是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会场后面墙上,悬挂着“同心同德”4个大字;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办公,直至1947年3月离开。在原中央警卫团后沟操场的一块小平台上,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这里就是毛泽东所作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

毛泽东的这次著名演讲,凝练成《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精确阐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说得明明白白。从那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镌刻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成为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我们党每一名党员的核心价值追求,成为我们党鲜明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红色记忆,永不褪色;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延安精神照耀党的初心使命,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政务实、勇于担当,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版权所有:中红延育红色文化培训网 备案号:陕ICP备19002686号-1
全国服务热线:王老师: 18700991181 李老师: 15592969918
地址:延安市宝塔区圣都商务大酒店八层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提升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红色交流培训综合服务                  
扫码添加微信
扫码关注我们